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科研进展
山东农大动物医学院成子强教授团队揭示禽白血病病毒免疫逃逸新机制:操控miR-155双靶向抑制宿主抗病毒反应
发布时间:2025-10-14 作者: 浏览次数:10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成子强教授团队在ALV-J天然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PLOS Pathogens。论文题为《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 evades innate immunity by activating miR-155 to dually target TRAF3 and STAT1》。这项研究深入解析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通过激活miR-155,双靶向抑制宿主关键免疫蛋白TRAF3STAT1,从而实现免疫逃避并促进病毒复制的机制。不仅揭示了一种新型的病毒免疫逃逸策略,也为我们理解逆转录病毒如何利用宿主miRNA通路实现持久感染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反转录病毒的靶向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ALV-J主要通过慢性感染引发宿主发生肿瘤和免疫抑制,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ALV-J宿主原癌基因的长期相互作用,致使其致病机制相当复杂,揭示ALV-J逃避先天免疫以维持感染对于解析其发病机制意义重大。这项研究发现ALV-J能够通过劫持宿主miR-155来逃避抗病毒防御以促进自身复制,ALV-J p27蛋白可以降低DDX3X启动子活性,抑制其表达,促进MIR155HG加工成成熟的miR-155,导致成熟miR-155水平升高,从而靶向抑制IFN- I反应中两个正调控因子TRAF3STAT1的表达,抑制干扰素的产生和信号传导,使病毒不受控制地完成复制实现感染。这一发现凸显了病毒操纵宿主分子持续存在并引起疾病的复杂机制。该机制在多种ALV亚群中均保守存在,提示其可能是禽白血病病毒家族共有的重要致病策略。此外,鉴于miR-155在多种癌症和病毒相关肿瘤中高表达,本研究也为理解ALV-J协同促进病毒持续感染与肿瘤发生提供了新的线索。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探索miR-155ALV-J致瘤过程中的作用,并评估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行性。

ALV作为反转录病毒的模式病毒,是研究反转录病毒复制周期、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以及病毒致瘤机制的理想模型,为理解HIV等复杂反转录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关键参考。ALV-J介导宿主miRNA实现先天免疫逃逸的发现,为逆转录病毒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成子强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课题组博士生张心悦为本文的第一作者课题组副教授周德方、周静,博士后严天行,博士生刘晓阳、丁龙鹰,硕士生石梦圆参与了该项研究。信阳农林学院何书海教授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该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山东省泰山学者人才基金等项目资助。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13552



TOP
鲁ICP备05002369号
版权所有@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